
- 卢克索神庙前的尖方碑
离开开罗,乘一夜火车来到卢克索。
卢克索古称底比斯,位于尼罗河中游河谷东岸,距开罗600余公里,这里曾是古埃及一座显赫的都城。在古埃及王朝大一统的观念中,法老被尊称为“上下埃及的统治者”,下埃及是尼罗河三角洲,上埃及就是卢克索地区。斗转星移,三千年岁月的流逝湮灭了昔日王都的万千气象,如今这座古城已成为触摸古埃及历史,感悟时空苍凉的圣地。
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,按照“东生西没”的理念,尼罗河以西是投身永生的归宿之地,名闻天下、密布着法老墓地的国王谷就在那里;而东岸是现实的世界,因此祭祀王者的神庙都在这一带。遗留至今的古迹中,最著名的要数卢克索神庙和卡尔纳克神庙遗址了。
卡尔纳克神庙以其宏大的规模著称于世,神庙中134根布满神秘文字和彩色浮雕,高高耸立、数人合抱的圆形石柱组成的柱厅,因电影“尼罗河上的惨案”在此取景而为世人所知。站在斑驳的石柱下仰望,无不为其威严和气势所倾倒,那种震撼难以言表。
卢克索神庙是为纪念公元前13世纪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。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新王朝时代最著名的法老之一,在位六十余年的文治武功使王国达到了强盛而辉煌的顶峰。后世对拉美西斯二世的景仰绵绵不尽,时至今日,开罗的一个广场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。古埃及人也有类似中国古代刻石为铭、在神灵前昭告后人的传统,颂扬的文字就刻在那些隽秀挺拔的方尖碑上。卢克索神庙的入口两旁,塑有拉美西斯二世端坐的石像,雕像前的石座上竖着高大的方尖碑。从格局看,方尖碑应有两座,但赫然入目的仅有一座,另一个石座上却荡然无物。恍然悟到,在巴黎时,曾听闻协和广场上的那座方尖碑是19世纪30年代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所赠,原来是从这里挪走的,这位阿尔巴尼亚裔的总督可谓出手不凡。
协和广场上为众多雕像和喷泉围绕的方尖碑被装饰得金碧辉煌,早已成为巴黎地标性的景观,但碑身上所记述的功绩和称颂的英灵却与法兰西毫无关系,矗立在那里传递的只有炫耀的情怀。也许法兰西人所思只是其文化的光辉曾达到过远方,神庙前孑遗的方尖碑任由风雨剥蚀,传颂的却是古埃及文明的璀璨。